曾凤春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通过比较我国与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讨论两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相似与差异;探讨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及瑞士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 中瑞职教比较
一、简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一)简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构建,强调了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联系。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系统,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中专、技校、职高)、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组成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1996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实施“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它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法律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体系应是包括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高等职业培训两种教育形式并举,并同其它层次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及协调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的教育体系。从结构的观点来看,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与高等职业培训这两种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而它同中等教育、中等职教育的相互沟通则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辅助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两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普通学校教育的体制完全对应,是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和国家学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国家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它将向专科后教育延伸。而职业培训则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与社会各行业的职业结构相对应,而且如前所述,范围广,时间长,涵盖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与其工作历程的各种转折、升迁密切相关,从而成为其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层次也将出现融合,如对接受一定层次职业培训的人才提出一定的职业学校教育的学历要求,对接受一定层次职业学校教育的人提出一定的职业培训技术等级要求等。
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和层次,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依据,而它们的完善也有待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具体如图1: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其特点主要有:体系从初级到高级基本完整;行业相互配套;结构相对合理;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完整。据1997年统计,我国初级职业中学已有1500余所,在校生80余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7116所,在校生达1 939万余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分别为56.3%和56.2%;高等职业学校中,职业大学70所,职业技术学院8所,高等技术专科学校30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45所。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会向更高规格——职业教育研究生阶段延伸。逐步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菱形结构,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因地制宜地发展初等职业教育等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简述瑞士职业教育结构及特点
(一)简述瑞士职业教育结构
瑞士职业教育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相继获得迅速发展。2003年瑞士完成了对新改组的7所高等职业学院的各项评估,其职业教育内部体系日趋完整。职业教育的各级结构合理衔接、相互协调,从职业准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是职业继续教育等都进行了完善。
首先,瑞士的职业准备教育,主要在初级中学和职业指导中心进行,内容是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和学徒职位的信息,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倾向。比如,在伯尔尼州因斯镇立学校,职业指导课程从六年级开始,九年级毕业前学生确定未来的专业方向;实际上学生在八年级时就确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在专业定向时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得到充分的尊重。职业指导课程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家长。
第二,中等职业教育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体部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德语区,它主要由学徒培训承担;在法语区,则主要由职业学校承担。纽沙泰尔州职教中心作为惟一的一所公立的、综合的联合体式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拥有土地与自然学校、技术学校、计算机与信息管理学校、商业学校、高级管理学校和技术夜校等职业培训学校,可提供多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职教服务。在培养层
次上,它提供三个层次的培训,即联邦职业能力证书(相当于学徒结业水平)、职业高中文凭、高等职业教育(技师教育等),提供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等不同的职业培训课程,在教学上实行模块教学或学分制教学,学生有很大的选择自由度。
第三,瑞土高等职业教育属大学之外的第三级教育,主要由高等专业学校承担。瑞士职业教育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培训之后实施的第三级教育,旨在使学习者拓展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提高职业能力,胜任较高级职业领域中的工作。学员具有双重资格:一是通过高级专业考试获得专业任职资格证书;二是获得联邦政府认定的大学毕业文凭(非学术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两种结构组成: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实施的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学员通过考试即可获得联邦认定的专业证书;以职业考试和高级专业考试为导向的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通常以培训为主,时间较短,以获得任职资格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主。
第四,瑞士的职业继续教育,主要是为成人举办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如进修培训、专业培训、转业培训、企业内短期培训、师傅培训等。
(二)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
首先,瑞土的中等、高等和继续职业教育三大块之间以及它们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以各种资格证书和文凭为桥梁相互连结起来(见瑞士职业教育体系图2)。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学徒制和全日制职业高中教育两种方式进行的。学徒结束3年左右的学徒期后,通过考试者可以获得“联邦职业资格证书(CFC)”,从而获得从事某种职业的资格。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期满后通过毕业考试者可以获得“职业会考毕业文凭(MP)”,凭该文凭可以直接升人高等职业学校,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职业会考毕业文凭(MP)分为5个专业领域,即技术、商业、手工业、艺术和农业。而持有CFC证书者要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必须先学习1年的补充课程,通过考试并获得MP文凭后,才有资格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高职课程;也可以再经过2年左右的学习,通过考试获得“专业文凭”或“技师文凭”,再进入高等学校;还可通过考试获得“联邦文化”后参加高等专业考试(师傅考试),获得师傅的资格。
此外,瑞士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还包括更新知识和技能、获得新资格的职业继续培训和高级专业考试,面向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等。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的调查,1992年,20—74岁年龄段的人中,约有20%的人接受职业继续培训。
其次,开展职业指导与咨询成为沟通各个层次的桥梁。苏黎世职业指导中心主要的作用是为青年人和成年人提供职业指导、就业和培训的信息服务。该中心是政府办的,咨询服务是免费的。咨询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提供关于职业、就业以及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有关信息;提供个人咨询指导、心理测试和咨询;向寻找学徒职位的青年提供有关的信息服务,拥有所有提供学徒职位的企业的目录和资料,并可在网上查询。由于瑞士是以学徒制培训为主,所以,除了提供有关职业指导之外,搜集、介绍接纳学徒企业的有关情况是该中心的重要任务。该中心提供瑞士联邦政府承认的22类、300余种职业的咨询。学徒的职位要靠学生自己找。因此,获得有关的信息情报十分重要。该中心的重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成年人主要是为了转换职业和找工作,青年人主要是寻找学徒职位。瑞士职业教育体系如图2所示。
三、中瑞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分析
(一)体系存在的相似性
我国与瑞土的职业教育体系都经历了一个逐渐完整、改善的过程。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结构的“规则性”方面的建设渐近完成,而“协调性”都有待进行改革、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各级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本质上,各级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即指职业教育体系是“开放的、灵活的”,而不是“封闭的、滞固的”。具体形式表现多样,如:1.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在瑞士是“双元制”与“三元制”(企业、职业学校、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形式;我国则提倡“各单位和部门自办、联办或与教育部门合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
2.师资建设方面,瑞士"gg元制”及“三元制”体制中教师是企业师傅;我国提出的聘请“外单位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科学技术人员、专业技师、能工巧匠”等。我国与瑞士都在提倡建设"XX师型”师资队伍。3.生源及就业的开放性。瑞士在职业教育体系方面与我国《职业教育法》确定的基本类似。主要为“以初中后为重点的教育分流(如对口升学、一体化教育等)”,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根据有关政策,我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既可以直接进入就业、创业市场,也可以报考高一级的学校,开放性十分明显。总的说来,职业教育体系各级之间、职普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瑞士与我国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此外,职普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如瑞士出现“职业教育普通化”和“普通教育职业化”的综合中学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式。而我国的国情是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普通教育有待普及,职业教育要大力发展。因此,对发达国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的做法,不能简单照搬,而要结合本国国情,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新路。可以在办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就业等方面互相沟通。这种沟通不是机械地合二为一,而是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既独立,又互补,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体系存在的差异
从文中两个图表可以看出中瑞职业教育体系有着相似的结构,但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二者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以我国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如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高、中、初各层次的比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提出:“到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全国平均保持在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而从我国近年中等职业学校年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发展情况看,1994年为58.3%、1995年为56.8%、1997年为56.2%、1998年为55%,其中1994年为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徘徊不前,呈下滑趋势。瑞士绝大多数学生

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60%的人选择接受学徒制培训,25%的人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只有15%的人进入普通高中选择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这与我国职业教育生源不景气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在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方面,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设置的高职班之间比例明显失调,基本上没有改变与普通高等教育争夺生源的现实;而在瑞士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瑞士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只有拥有严谨、完整、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才能取得经济和社会的成功。瑞士的学术成就高:一个700万人口的小国,出了16个诺贝尔奖金得主,劳动态度和工作技师高人一筹。这正是瑞士职业培训的一大功绩。瑞士于1993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决定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7所高等职业学院,该项工作于1998年完成,7所学院共有学生18000人。这一改革将使瑞士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者的比例由目前的22%提高到25%,2003年瑞士政府完成了对7所高等职业学院的评估工作。至此瑞士职业教育体系又向完善迈进了一步。
四、瑞士职业教育发达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瑞士职业教育的普及与发达,主要原因有:1.体系完整并基本完善,各级之间相互协调。如开展的职业准备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瑞士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决定于学生自身的兴趣、家长和教师共同参谋。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均围绕学生利益,价值取向基本一致。在瑞士;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兴趣与实情,照样有出息。一个国家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养职业尖子即各行各业的尖子。由此可见,在瑞士全社会对其重要性有共识,没有偏见。各工商企业、行政机构,甚至个体劳动者都愿意出资搞培训,保证本行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2.职业指导与咨询架起各级职业教育之桥,提供多样化的、人性化的服务。3.与体系相配合的“学徒制”或“三元制”等,具有瑞士特色的职业教育形式,培养了大量应用性人才。瑞士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秘书长阿尔奈特说,在日内瓦,75%的老板是学徒出身,如瑞土最大的银行一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学徒出身。4.选择接受职业教育是社会共识。选择职业学校,并不意味着“定了终身”,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
与之相比,我国近年出现职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职业学校难以生存等现状就值得深思。从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几方面的启示,如完整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外部保障体系;注意职业教育与行业相互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结构合理化;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积极开展职业准备教育和职业指导与咨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一年制学制,在比较集中的城市可以有专门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与咨询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只要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就是正确的选择。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整和完善,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职业技术教育司.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A).职业技术教育文件选编1978—1988[C),三联书店,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A).北京,1996,5,15.
[3]刘立祥.关于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构想[J].教育与职业,1996,3.
[4]张振元.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导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
[5]徐佳丽.试论构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J].江汉大学学报,1999,4.
[6](瑞士)威特斯泰因(Wettsein.E)著,王绍兰译.瑞士职业教育[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6,8.
[7]Dr.UrsulaRenold.Federal Office fO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OPET),FinalConference,Gothenburg,June13th———16th.2002.
[8]马庆发著.职业教育新论[M]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