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是一个以工程承包施工为主业,集工程承包、工业、第三产业为一体,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现有职工3.7万人,其中技术工人占60%以上。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公司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施工工序上,引进部分以进城务工农民为主的农民工,辅助完成施工生产任务。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踏实,但部分农民工缺乏技术,需要培训。多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构建培训网络,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创造和谐的培训环境,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服务了三峡工程建设。
一、主要做法
1、构建培训网络,全面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公司以理念培训为主导,以技能培训为支撑,以知识培训为保障,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需求、服务企业、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工培训网络。
更新培训模式。面对三峡建设的现状,对农民工的培训模式由单纯的集中培训逐步向集中培训和施工现场培训相结合转变;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逐步向现场示范与模拟训练、师带徒等方式转变。具体培训中,公司将传统的“岗位技能练兵”改为“跟进式技能练兵”;将书本灌输式改为现场实践式,促进了农民工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落实培训措施。每年制定培训计划。每月培训项目随当月生产计划一起下发并组织实施。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培训,培训与生产并重;定期考试,成绩与收入挂钩;培训中“因材施教”同“因需施教”相结合,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农民工量身定做学习内容,农民工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不同的培训班。2004年度公司对农民工培训达2183人次。
完善评价体系。一是将正式工与农民工一起考核评价;二是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考核,要求人人写培训学习小结,结合“质量消灭顽症,安全消灭违章”活动开展自查、互查,并予以评分;三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参加培训的员工要填写自我鉴定,按分队(厂)逐个进行评议,并经单位考评小组会审。
2、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农民工的才华。
为增进技术交流,搭建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平台。公司在三峡工地经常举办员工技能竞赛,建立了农民工素质档案,并通过对优秀农民工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鼓励农民工立足岗位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开展技能竞赛。公司在全体员工中按不同工种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技术攻关、技术比武等活动,使农民工们掌握了新的施工工艺,并经常受到工程领导部门的表彰。农民工张文平于2000年来到三峡工地,一直从事混凝土浇筑、大坝护理等工作,他学习刻苦,工作扎实,多次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并获奖,2004年被三峡开发总公司授予“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
建立素质档案。公司将农民工的工作态度、劳动纪律、工作业绩及技术等级、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连续考核;对农民工参加培训学习而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奖惩证书等均纳入素质工程档案管理范围,作为农民工竞争上岗的依据。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在三峡工地的农民工建档已达2000多人。
创新活动内容。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团队、争做知识型民工”活动,加快了农民工队伍培养进程,增强了农民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组织农民工开展了“学习一门新知识,掌握一项新技能,创造一项新工艺,展示一个新形象,提出一项新建议”活动,实现了内容上由单一的岗位技能培训向提升学习能力转变,方式上由“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向超前跨岗位学知识、学本领转变。
3、坚持“四个一样”,为农民工的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思想上一样教育。对农民工和同正式工一样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宣传各地农民工成材的典型事例,用农民工的先进事迹来启发和感染他们;对他们进行三峡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教育,增强他们参与国家重点建设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让农民工认识到自身素质偏低与社会需要不和谐,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要求,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
工作上一样要求。农民工虽然以辅助工为主,但在关键岗位和工作部位我们都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正式工一样,要求他们培训后持证上岗。在现场管理上狠抓过程控制,正式工和农民工每天到达施工部位后,都要进行班前安全交底、班中安全检查、班后安全小结;严格执行《带班监护人员管理办法》,做到凡有农民工作业的地方必须有正式工带班,对其施工技术、成本控制、文明施工等进行全面指导与管理。
生活上一样关心。不把农民工当“外人”,全方位关心他们。农民工居住地全部实现了小区规范化管理,做到卫生有人管,澡堂和开水房定时开放,配置了洗衣机,办起了民工食堂,建起了有线电视接收系统,提供了专门的电视室;对小区的房屋、水电、卫生、消防、治安等重点环节安排了专人管理。四川开县籍个协队农民工周宪同这样说:“南来北往这么多年,只有三峡才把我们当自家人看,在这里,我们这些漂泊的异乡游子找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靠得住的家”。
报酬上一样合理。农民工和正式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工同酬”;还设立了“固定工资奖励金”,每月评“文明生产者”,按名次分别将当月工资上浮100元、60元和30元,连续三个月被评为第一名的,将其原工资数固定增加50元。
二、主要成效
较好地服务了三峡工程建设。10年来,公司对近20000人次的农民工进行了培训。公司在三峡工地的农民工先后有170人成为领班,2130人成为生产骨干,630人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证书。他们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表现尤为突出,如农民工孙家军逐步成长为掌握先进焊接技术的技术工人,取得了焊接操作许可证,他所在的自动焊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在公司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获得了职工和领导的好评。
增强了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多年来,公司不断加强正式工和农民工队伍的培训,逐渐走向正规化,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群体,积累的竞争优势,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项目,在众多承包商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居于主力军地位。葛洲坝人和葛洲坝所培养的农民工在工程建设中凭着自身过硬的技能,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信誉。